全球史将整个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当人类历史进程日趋一体化,全球史研究热潮持续发酵,用科学的全球史观认知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多维度地研究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史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在国内史学界得到广泛关注。
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夏继果看来,具体学术研究过程中,狭义的“全球史”以全球为研究单位,研究重点是经济在全球的流动以及这种流动得以发生的政治语境,在具体研究中强调研究对象与经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广义的“全球史”即为英语世界大多学者所接受的“世界史”,它基于“社会变化不是孤立地发生的,群体间的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的理念产生,开放性地追寻联系和因果关系,以之把人类历史勾连起来,最终形成全球人类史。
夏继果表示,在全球史等新兴领域的冲击下,民族国家史学仍会长期存在。他认为,民族国家史学为考察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问题提供了恰当的背景,对于理解超出民族国家本身之外的世界也颇有助益。人类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其中既有个体社会的发展,也存在跨越民族、政治、地域和文化等界限的大规模进程。任何一种历史研究模式都不足以揭示历史的全貌,只有多维度地研究历史,才能更加全面、立体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孟钟捷认为,我国学界传统的世界史研究实际属于国别史,即便有世界关怀,也基本只针对大事件,并且将中国史排除在外。而全球史研究突出整体性和联系性,关注世界整体变化,从世界整体化进程角度评估重大历史事件的全局影响。它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具有国别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拥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大国外交是以往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重点内容,而现在从世界体系的更迭角度来评估这次大战及之后的国际性政治组织、经济体系等,这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性。” 孟钟捷说。
研究呈现新趋势
近年来,全球史研究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孟钟捷总结道,首先,从美国的全球史走向了全球的全球史。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全球大国,美国首先启动全球史研究。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在全球史领域的地位逐渐被打破,学界开始逐步建立全球意义上的全球史。其次,从物质流动史走向全球思想史。全球性物质流动是全球史研究最初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大量学者投入到全球思想史的研究中,关注思想的复制、流变、借用、挪用、再造、回传等问题,以便更好理解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进程。再次,全球合作写作取代了单打独斗的历史写作。以往在历史研究合作项目中,全球史研究领域更多体现着个人智慧和成果。随着话题日益广泛,领域日益复杂,国际范围内的全球史合作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种潮流,这也让中国学者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史写作。
“全球史观念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去中心主义,二是强调互动。”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表示,相关研究强调从互动中理解历史,强调互动者互为主体,反对各种形式的中心主义学说。
当前,我国史学界引进的全球史理论和史实研究的专著主要来自英语世界,在中文世界构建了一个以英语全球史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李雪涛认为,这并不符合全球史的基本理念,必须认识到除了英语世界,其他文化区域还有相当多的资源需要不断发掘和研究。
全球化刷新全球史观
全球化问题成为当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夏继果提出,近些年各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各个地区间的交流,人们的传统思想让位于全新的全球构想。
“全球史观念引进以后,不只是非中心国家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以前所谓‘中心国家’的历史书写其实也在变化。例如《简明剑桥德国史》一书中的德国史,实际上是交织在法国、奥地利以及北欧之间的历史,不可单独摘出。因此,‘交织史’其实是历史发展的真实形态。”李雪涛补充说。
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也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念。孟钟捷表示,几百年间,人们的历史观念经历了从闭塞到比较开放、从内向到外联、从单向到多元等变化。今天的历史观念深受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都不能被忽视。
(记者:张春海 实习记者:赵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