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2-02-29
|
作者:佚名 转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领衔的“清代自然灾害数据库”和华林甫教授负责的“清史地图集与地理信息系统”两项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论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清史研究所所长黄兴涛教授主持,本校李文海教授,国家气象局张家诚研究员,国家地震局高建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王守春研究员、吴文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史为乐研究员、李国强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孙冬虎研究员,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邓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阎守诚教授等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环境学院部分教师以及课题组成员共三十余人参加。
清史研究所一向具有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优良传统,在学界前辈戴逸、李文海等教授的组织和领导下,先后出版了多项享有盛誉的集体研究成果,奠定了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学校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夏明方、华林甫两位教授在清代自然灾害与清史地理两个研究领域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聚集了校内外一大批相关研究力量,初步形成了以 “清代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与“清史地图集与地理信息系统”研制为重点的两个研究团队。与以往集体项目有所不同的是,这两个团队均十分注重学科交叉,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力图将科技手段引入传统的历史学研究领域,形成清史研究的新气象、新局面。
夏明方教授在灾荒史研究领域耕耘多年,很早就有建设“清代自然灾害数据库”的想法,近年来又一直致力于清代档案资料中自然灾害与灾荒资料的收集,逐步开始了数据库建设的论证工作。该项目拟以十年左右的时间,以有关清代地方志、档案、官私文献及报刊杂志的灾害记录为基础,建立一个融资料采集与整理、数据存储、信息处理为一体的清代自然灾害信息集成系统,为国内外学界研究清代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以及灾害与社会的诸种关系提供公共信息平台,以进一步推动清代灾害史、环境史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编绘“清史地图集”则是该项目主持人华林甫教授最早提出来的,他曾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编绘“清史地图集”的设想,并向学术界公开发表了倡议(见《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一文,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以“清史地图集与地理信息系统”命名的项目拟在全面整理清代档案、政书、地理志书、舆地图等各类史料的基础上,以新修《清史–地理志》省府县三级政区体系为框架,利用GIS、数据库、三维仿真等技术,建设成清代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展示、分析、综合,使其成为清史地理领域开放的公共平台,进而制作编绘我国第一部断代历史地图集——《清史地图集》。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两个项目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认为两个项目的设计强调学术性与工程性相结合,注重传统史学研究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力图打破近几十年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截然分开的研究模式,体现了文、理、工等诸多学科的交叉,符合当前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学术眼光值得称道。在夯实学科基础、反映学术前沿、推进理论深化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必然会对相关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当代社会实践的诸多方面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前期准备充分,尤其是在资料积累和先期研究方面,基础很好,研究条件比较成熟;科研团队也是强有力的,除了该所研究人员外,还包括本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专家以及校外部分学界同仁。与会专家一致赞同这两个项目的立项,认为项目值得做而且完全可以做好。相信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的精心安排和科学规划下,这两个重大项目一定可以如期完成,并向学术界贡献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精品。
|
|
|
|
|